這場演出,在布幕掀開前就已經開始。《上下冊》選在淡水雲門舞集,這個場地給了演出特別的儀式感。
有別於需要和觀眾互動或接受吶喊躁動的Legacy 《16葉》,這場地給人一種莊嚴、一種必須全神貫注的準備,開演前,安靜地甚至聽得到搖臂攝影機的聲音。
整場演出青峰沒有說任何一句話,全用音樂與舞台呈現了他想表達的《冊葉一:一與一》。
演出開始,青峰是或不是主角。
有時是被舞台上演員觀看的表演者,有時是整體演出的一部分,有時是演出的視線重心,有時又成了旁觀的說書者,用第三者的角度在唱著舞台上演員們的故事跟情緒。
這樣的敘事觀點錯置或許很符合《冊葉一:一與一》的精神。一開始只是一首曲、一首詩,承載了自己的故事,或別人的故事,然後從不同的角度或通過不同的喉嚨唱出,就變成更多的故事。
也由於這場演出結合了劇場的特質,青峰不需像一般演唱會的形式,時時刻刻面對著觀眾的目光,他可以自在的遊走在舞台前舞台後,舞台上或下,誰知道呢?或許他正唱給舞台上的演員聽也不是給觀眾聽,一個舞台你可以看到旁觀者的他、演唱者的他、觀看被觀看的他,倒也是全新體驗。
《上下冊》演出切成了上下半場,中間休息一個小時,讓這專輯的上下8首歌不同的發行時間的時間感,得以被重現。上半場後段,舞台後方被拉起的布幕讓日光透進來,等到下半場開始的時候,卻已經是近無光線的黃昏,能在一場演出看見日夜變化,倒也是獨特體驗。
演出結合了多位藝術家,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在於〈最難的是相遇〉,舞台上藝術家轉著圓形金屬,時而身在其中,時而像兩個個體,有時像合為一體,有時彼此追逐,但在那一刻,我竟然有了,也許那樣的契合不過是某一個瞬間的巧合或誤會,剛好而已吧。配著這首歌,鼻頭不禁一酸,打了一個冷顫。
在看這場演出的路上,我一直在想有什麼事情是《16葉》唱了16場還沒做到的。但看完《上下冊》我懂了。這真的是因為一個獨特的時間、獨特的場地、獨特的表演者們跟獨特的觀眾,才得以見到的一場,獨特的演出。
謝謝 青峰 環球音樂 邀請我看這麼美的一場演出 @imqingfeng @umgtaiwan
#米鹿 #米鹿deerdeer #青峰 #吳青峰